“到头须扑破”出自唐代齐己的《扑满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ào tóu xū pū pò,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到头须扑破”全诗:只爱满我腹,争如满害身。
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
《扑满子》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只爱满我腹,争如满害身。
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
诗词表达了齐己对物欲和贪婪的思考。诗人表示自己只爱满足自己的欲望,不顾及是否对自己有害。他提醒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和享受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内心的真正需求。
诗词的诗意是对人们追求物质财富和享乐的忠告和警示。齐己通过对自己的欲望的批评和反思,向读者展示了物欲带来的虚幻和无尽的追求。他告诫人们要明智地对待物质的诱惑,不要为了满足欲望而忽视自己的身体和内心的需求。
这首诗词短小精悍,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主题。通过句句短小却意味深长的表达,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启示。通过暗示和对比的手法,诗词揭示了人类对物欲的无尽追求和忽视内心需求的盲目行为。藉此,诗词给人启迪,唤起人们对物欲追求的深思。
pū mǎn zǐ
扑满子
zhǐ ài mǎn wǒ fù, zhēng rú mǎn hài shēn.
只爱满我腹,争如满害身。
dào tóu xū pū pò, què sàn yǔ tā rén.
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
拼音:dào tóu xū pū pò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一个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