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骑鹏翼”出自宋代岳珂的《韩忠献北道京邑二帖赞》,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gōng qí péng y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
“公骑鹏翼”全诗:扶桑擎日,厥干万尺,以为公笔。
天寿平格,元圭昭锡,以为公墨。
阴阳阖辟,鳌柱立极,见此伟特。
太山绝壁,九河碣石,莫动笔力。
有云五色,曾著瑞籍,多士辟易。
繄天实启迪,岂以诩饰,如彼韦陟。
公骑鹏翼,归侍帝侧,有是遗迹。
荣光交射,星月珠璧,终古不忒。
维珂之得,再拜叹息,坱圠孰测。
几几赤舄,尚想公德,永镇下国。
《韩忠献北道京邑二帖赞》是宋代岳珂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表达了对韩忠献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诗词中的"扶桑擎日,厥干万尺"是对韩忠献笔的赞美,比喻他的笔力高超,能够描绘出高耸入云的山峰。"天寿平格,元圭昭锡"则表示他的墨迹平稳而有力,如同天命所赐的圭璋一样。"阴阳阖辟,鳌柱立极"形容他的作品宏大瑰丽,超越了阴阳的限制,犹如巍峨的鳌柱耸立在天地之间。"太山绝壁,九河碣石,莫动笔力"意味着他的笔力之强大,能够描绘出太山险峻的绝壁和波涛汹涌的九河。
诗词中还提到韩忠献的才华备受推崇,"有云五色,曾著瑞籍,多士辟易"表明他受到了五色祥云的瑞兆,许多人才争相效仿他的才华。"繄天实启迪,岂以诩饰,如彼韦陟"表示他的作品启发了天地之间的真理,不是空洞的虚词,就像古代传世的文学家韦陟一样。
诗词的后半部分描述了韩忠献的功勋和荣耀。"公骑鹏翼,归侍帝侧,有是遗迹"表示他像骑着鹏鸟一样飞翔,归于帝王身旁,留下了辉煌的足迹。"荣光交射,星月珠璧,终古不忒"描绘了他的光辉与荣耀,就像星辰和珠璧闪耀不息,永远不会消逝。
最后几句表达了岳珂对韩忠献的敬佩之情。"维珂之得,再拜叹息,坱圠孰测"表明岳珂对韩忠献的才华和成就感到惊叹,称他为不可测度的坱圠。"几几赤舄,尚想公德,永镇下国"则表示即使时光荏苒,岳珂仍然怀念韩忠献的德行和功绩,希望他的精神永远镇守着国家。
这首诗词通过壮丽的景象和华丽的辞藻赞美了韩忠献的才华和功绩,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崇拜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岳珂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伟大人物的敬意。
hán zhōng xiàn běi dào jīng yì èr tiē zàn
韩忠献北道京邑二帖赞
fú sāng qíng rì, jué gàn wàn chǐ,
扶桑擎日,厥干万尺,
yǐ wéi gōng bǐ.
以为公笔。
tiān shòu píng gé,
天寿平格,
yuán guī zhāo xī, yǐ wéi gōng mò.
元圭昭锡,以为公墨。
yīn yáng hé pì, áo zhù lì jí,
阴阳阖辟,鳌柱立极,
jiàn cǐ wěi tè.
见此伟特。
tài shān jué bì,
太山绝壁,
jiǔ hé jié shí, mò dòng bǐ lì.
九河碣石,莫动笔力。
yǒu yún wǔ sè, céng zhe ruì jí,
有云五色,曾著瑞籍,
duō shì pì yì.
多士辟易。
yī tiān shí qǐ dí,
繄天实启迪,
qǐ yǐ xǔ shì, rú bǐ wéi zhì.
岂以诩饰,如彼韦陟。
gōng qí péng yì, guī shì dì cè,
公骑鹏翼,归侍帝侧,
yǒu shì yí jī.
有是遗迹。
róng guāng jiāo shè,
荣光交射,
xīng yuè zhū bì, zhōng gǔ bù tè.
星月珠璧,终古不忒。
wéi kē zhī dé, zài bài tàn xī,
维珂之得,再拜叹息,
yǎng yà shú cè.
坱圠孰测。
jǐ jǐ chì xì,
几几赤舄,
shàng xiǎng gōng dé, yǒng zhèn xià guó.
尚想公德,永镇下国。
拼音:gōng qí péng yì
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岳珂著述甚富。居于金佗坊时,因痛恨祖父被秦桧陷害,著有《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结集为《金佗粹编》(28卷,续编30卷),为岳飞辩冤,是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又著有《桯史》15卷、《玉楮集》8卷、《棠湖诗稿》1卷、《续东几诗余》、《小戴记集解》(稿佚)、《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1卷等。嘉定七年(公元1214),在嘉兴曾主修《嘉禾志》(未成书)。《桯史》以辨明“公是公非”为目的,通过对南宋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的记载,表现了他对主战派和投降派人物的鲜明爱憎。书中所载之事,大都翔实可信。如《乾道受书礼》、《(范石湖)一言悟主》、《开禧北征》等条,可补史传之阙。其中对文人轶事的记载,诗文作品的转录,可资辑佚、校勘,也有助文学史研究。
所著《玉楮集》8卷,有《三恬堂丛书》本。《棠湖诗稿》1卷,有《丛书集成》本。《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有清刊本。《愧郯录》15卷,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宋少保岳鄂王行实编年》2卷,有《明辨斋丛书》本。《宝真斋法书赞》28卷,有《丛书集成》本。《桯史》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岳珂诗集有《棠湖诗稿》1卷,收宫词100首,作于端平元年(公元1234)同年编纂《岳氏宗谱》。宫词原系歌咏宫闱生活的词体,他因侄子自汴从军而归,追想东京盛时,写下了这组诗以系哀思。但诗中所写,有与事实不符的,《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后人拟作,嫁名于珂。又有《玉楮集》8集,收嘉熙二年(公元1238)至四年(公元1240)的诗作共385篇。他的诗缺乏社会内容,仅有1篇《夏旱三首》写到农家生活。其他作品“虽时伤浅露”,“而轩爽磊落,气格亦有可观”(《四库全书总目·玉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