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尽枯儒机曲肠”出自宋代阳枋的《和郑季南喜雪》,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ǎo jǐn kū rú jī qū chá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搅尽枯儒机曲肠”全诗:青女轻抛万宝妆,梨花庭院冷无香。
欲题好语觑天巧,搅尽枯儒机曲肠。
《和郑季南喜雪》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
诗中描述了一个青春美丽的女子抛弃了华丽的妆容,而整个梨花庭院却没有了春天的芬芳。这种对比使得冷寂的气息更加突出。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寻找到美好言辞的愿望,以及对那些能够窥探到天机的人的羡慕之情。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对于学究式的琐碎才学的厌倦和不屑。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述和对比,创造了一种清冷的意境。诗人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批判,表达了对于纷繁世界的疲惫和对于简约纯粹的向往。
这首诗词运用了典雅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以及对冬日景象和人情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思考。通过对于外物和内心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对于纷繁世界的疲惫和对于简约纯粹的向往,以及对于美和知识的追求。
这首诗既展示了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又表达了他对于世俗才学的厌倦。通过对于冬日景象的描绘,诗人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气息,与诗中的主题相呼应。整首诗虽然字数不多,却通过精准的语言和形象的对比,刻画出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给人以思考和感慨的余地。
hé zhèng jì nán xǐ xuě
和郑季南喜雪
qīng nǚ qīng pāo wàn bǎo zhuāng, lí huā tíng yuàn lěng wú xiāng.
青女轻抛万宝妆,梨花庭院冷无香。
yù tí hǎo yǔ qù tiān qiǎo, jiǎo jǐn kū rú jī qū cháng.
欲题好语觑天巧,搅尽枯儒机曲肠。
拼音:jiǎo jǐn kū rú jī qū cháng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