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清寒应怯夜来霜”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清寒应怯夜来霜”出自宋代王之道的《题乌江官舍木芙蓉》,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hán yīng qiè yè lái shuā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清寒应怯夜来霜”全诗

《题乌江官舍木芙蓉》

清寒应怯夜来霜

桃叶萧疏柳叶黄,清寒应怯夜来霜
芙蓉雅与秋相好,独对层台试晓妆。

标签:清寒层台

赏析


《题乌江官舍木芙蓉》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桃叶稀疏,柳叶变黄,冷清的寒意应该害怕夜晚的霜降。木芙蓉花儿高雅地与秋天相互映衬,独自站在层台上试着化上清晨的妆容。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桃叶、柳叶和木芙蓉花来表达秋天的寒冷和孤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同时抓住了芙蓉花在秋季中的独特美感。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寒冷季节的思考和感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敏感和感慨。诗中的桃叶萧疏和柳叶黄色,以及清寒和夜来霜的描绘,呈现出秋天的凄凉和孤寂。然而,木芙蓉花以其高雅和秀美,独自在层台上试着化妆,给整个诗词带来一丝明亮和柔美的色彩。木芙蓉作为秋季的花卉,与秋天相得益彰,体现了生命的坚韧和美丽。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花朵的描绘,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感知和对生命的思考。诗词中的冷寂与温暖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整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洞察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清寒应怯夜来霜”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tí wū jiāng guān shě mù fú róng
题乌江官舍木芙蓉

táo yè xiāo shū liǔ yè huáng, qīng hán yīng qiè yè lái shuāng.
桃叶萧疏柳叶黄,清寒应怯夜来霜。
fú róng yǎ yǔ qiū xiāng hǎo, dú duì céng tái shì xiǎo zhuāng.
芙蓉雅与秋相好,独对层台试晓妆。

“清寒应怯夜来霜”平仄韵脚


拼音:qīng hán yīng qiè yè lái shuā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作者简介


王之道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作者介绍


王之道的生平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与兄王之义、弟王之深同登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调和州历阳县丞,摄乌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为军,朝廷任命为镇抚司参谋官。

  宋高宗赵构(南宋建立者)绍兴年间,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20年。

  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即退休)。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病逝,享年76岁。

  著有《相山集》30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26卷、《宋史·艺文志》作25卷),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30卷,其中诗15卷。诗以影印清文溯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人人词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
  • 人人DJ
  • 人人DJ
  • 炫音社
  • 西西音乐
  • 成都漫音
  • 成都音画时尚
  • 人人词典
    TA们都在这里聚集交流
    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