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0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8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33頁,第9字
音《廣韻》:分罔切;《韻會》:甫兩切;《正韻》:妃兩切,𡘋音紡 —— 傚也、依也。通作仿,亦作放。《前漢・貢禹傳》亦相放效,《集韻》亦作方,通作昉。
〔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倣〕字拼音是fǎ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放。
〔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ǎng] ⑴ 同“仿”。
卷别卷四下反切甫妄切頁碼第125頁,第7字續丁孫
逐也。从攴方聲。凡放之屬皆从放。
卷别卷八反切弗旺反頁碼第324頁,第4行,第1字述
逐也。從攴方聲。凡放之屬,皆從放。
鍇注臣鍇曰:「古者臣有罪,宥之於逺也。當言方亦聲。」
卷别卷四下反切甫妄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637頁,第3字許惟賢第285頁,第4字
逐也。从攴。方聲。
段注甫妄切。十部。
凡放之屬皆从放。
放,驱逐。字形采用“攴”作边旁,“方”作声旁。所有与放相关的字,都采用“放”作边旁。
金文字形從攴、方聲。從攴,本義為小擊,此指教導訓誡;方聲,聲兼義,指放逐於遠方。篆文、隸書、楷書承金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47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31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5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64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56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555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957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26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805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98頁,第1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60頁,第9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24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4343頁【補遺】第1665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665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30頁【崇文】第13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481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325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333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413頁,第2字 |
英语:imitat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倣,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5023,拼音是(fǎng),亻部,共10画,左右结构。